□林金石
新年很快就要到了,在古代,人们对过新年颇为重视,且他们过新年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妙趣横生。
如,在唐朝,人们过新年时,大伙会聚在一起共同谈论农耕,这个说来年应该什么时候播种比较适宜,那个说来年应该种什么比较好,这个说播种后应如何打理,那个说应该怎样预防庄稼可能遭受到的自然灾害……总之,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无不憧憬着来年的丰收。有诗为证:“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农耕的盛行和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到了宋朝,各家各户过新年的方式就更多了。如我们所熟知的诗人王安石一家,在新年这天,又是放鞭炮,又是喝屠苏酒,又是贴桃符,真可谓是和谐喜庆,温暖幸福的一家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与之相似的更有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新年前夕,北风呼啸,带来了一场令人吃惊的大雪,别以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啊!因为,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啊!新年前夕,天降大雪,说明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所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连夜起床,匆匆斟上半盏屠苏酒,在灯下毕恭毕敬地写着迎新桃符来庆贺新年。
诗人吴文英的新年似乎显得有些孤独,因为他常年漂泊异乡,每当新年来临时,他极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可是,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无奈,他只好在新年到来之际,折些梅枝,用赏梅的方式来度过这美好的新年:“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到了明朝,人们开始流行互送拜帖来度过新年,如文征明在《拜年》一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样的方式虽然简易,但不会给人认为是一种空虚的礼节,新颖而别致。
然而,在清朝,诗人孔尚任一家过新年是一场狂欢。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剪烛饮酒,围炉守岁,通宵达旦,好不欢乐啊!“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而诗人吴曼云的新年就更加有诗意了,他先将压岁钱用彩线穿着,然后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拿着这些压岁钱高兴地商量着,是买爆竹好还是买别的玩具好呢?孩子们为此而忙了一夜:“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读着这首诗,我仿佛又看到了童年时盼压岁钱、数压岁钱和藏压岁钱的情景,妙不可言。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在这充满喜庆的新年里,手捧书卷,读着那一首首描写新年的诗词,领略古人过新年的情景,既得闲情亦得雅致,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