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琴严项项
他们,攀上悬崖峭壁,解救被困者;跳进滚滚长江,搜寻遇难者;流血流汗,依旧初心不改……他们是一群志愿者,来自市蓝天救援队。
一段经历的触动
几年前,户外徒步爱好者李四海和伙伴相邀去宜昌登山,途中遇到2名外地“驴友”落入峡谷的溪流中。他们立即展开施救,利用随身携带的攀岩工具,历经2个多小时,成功救起2名女子。
还有一次,是去往河南嵩山的途中。李四海等12名“驴友”偶遇河北的一支户外旅行队伍,得知有16人被困山崖。由于天黑,地形复杂、险象环生,12人花了4个多小时,才将所有被困人员救出。
经历两次事件,参与嵩山救援的12人萌发了一个念头:成立一支志愿救援队!
2017年,他们开始了筑梦之旅。从最初的12人到如今的120人;从只是懂得一些基本的登山攀岩技巧,到逐渐掌握水域救援、应急救护等专业技能,一路走来,这支志愿救援队经历了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串钥匙的答案
2018年,一名10岁的小女孩在长江边失踪。是溺水?走失?还是被拐骗?家人焦急万分。
救援队得知后,迅速赶到疑似落水点展开搜寻。江水凶猛、暗流涌动,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搜寻工作如同大海捞针,但救援队员没有丝毫犹豫,1个小时、2个小时……搜寻一直在持续。
8个多小时过去,令人揪心的一幕出现了:救援队员在江水中找到小女孩随身携带的一串钥匙,这也意味着小女孩很可能落水,凶多吉少……
暮色降临,江水湍急,救援队不得不暂停搜寻。由于在疑似落水区域没有找到这个孩子,救援队员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在即将离开时,小女孩的姐姐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妹妹去了哪里……”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李四海回忆。而这个孩子,李四海和同伴们一直在寻找……
一袋绿豆的感动
2019年7月,花马湖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受公安部门委托,救援队迅速赶到现场。
由于天气炎热,湖底情况不明,搜寻工作迟迟没有结果,家属开始质疑救援队的专业能力,几个人不听劝阻,亲自下水搜寻。1个多小时后,下水搜寻的家属3人中暑,1人脚部划伤血流不止。救援队员没有计较家属们的对抗情绪,抽出人手,迅速进行紧急救治。
第一天搜寻未果,第二天行动继续。家属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位老者对李四海说:“你们是专业的,今天这里的家属全都配合你们。”
终于,落水者找到了。见到遗体,家属们最后的希望破灭,情绪崩溃。李四海与救援队员立即进行心理疏导,安慰家属,并提供了许多专业性的建议,渐渐稳住了家属的情绪。
“回来的途中,家属打来电话致谢。事后,他们想表示一下感谢,我们婉言谢绝了。后来在救援队办公室门前,有人悄悄放了几十斤绿豆和一些白糖,估计是他们送来的。”李四海说。
从不信任到完全信任,从不理解到主动配合,志愿救援队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受助者的那份真心。
一次特殊的生日
2018年11月的一个夜晚,2名男子在洋澜湖落水。搜救工作持续了3天,李四海一直守在现场,队员换岗休息,搜救设备全天运转。大家心里都明白,搜救伊始,时间越久,落水者生还的可能性就越小,紧张的气氛一直笼罩在现场。
第一天,恰逢李四海的生日,妻子特地熬了排骨汤送到现场,正在焦急的李四海不禁对妻子大发雷霆。妻子没有生气,只是静静地离开了。晚上,李四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家人都在等着他,桌上的饭菜还没动,那一刻,他的心融化了。
一份持久的承诺
蓝天救援队现有志愿者120名,其中103人取得初级救护员资格,4人获得救护师资格。
为完善救援队硬件设施,队员自筹资金配备山地救援、水上救援等专业装备;为提高专业素质,依托专业救援力量,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为规范队伍管理,为队员申请了注册志愿者保险,购买意外险,制定“报备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救援期间,队员们自己订盒饭,自付车费,李四海说,面对那些突遭变故的家庭,他们在救援过程中不能再给遇难家属增加一丝一毫的负担。
这一切,只因为一句承诺———“参加志愿救援队,只是想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我们感觉很自豪!”
一身鲜亮的蓝色制服,印着“蓝天救援”的醒目图案。穿上它,他们是一群热血无畏的平民勇士;脱下它,他们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名普通人。他们当中有企业员工、个体老板,也有公务员、教师、医生,年龄最小的不满20岁,最年长的已近六旬。
两年多来,救援队义务参与市域范围内的水域搜救20余次。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西山登山节应急医疗保障,有关部门的救援行动,全市各类应急救援演练……这“一抹蓝”,永远是人群中最闪耀的那道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