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开卷总第9393期 >2020-01-17编印

和苏东坡西山诗
刊发日期:2020-01-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宋·陈杰      槛外春江如酦醅,槛前松株逐番栽。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余荒溪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余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绝胜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徵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陈杰字焘夫,丰城(今属江西)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授赣县主簿,后任江西提刑司制置司参谋,转工部主事,召赴行在,未成行而宋亡。入元,隐居南昌城中东湖以终。著有《自堂存稿》。      本诗原题为《苏东坡诗,前后和者五十余篇,暇日登览怆然,有感于元祐、绍圣之事,僭亦用韵》。陈杰游览武昌西山时,想起当年苏轼首赋《武昌西山》诗的盛况以及邓圣求与之唱和的雅举,然而,邓圣求在绍圣年间,因党派之争竟陷害苏东坡,以致苏东坡再次遭贬谪居惠州,故于悲怆中作此诗。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头到“帝命封之白云堆”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游览西山的所见与所感。      放眼山下,依然是“春江渌涨蒲萄醅”;环顾山中,栽满了松树。在武昌城的西门外,寻得了当年陶侃率领部下栽种的官柳;可是,在樊山之上,已经寻不着苏东坡吟咏过的野梅。这里将“陶氏柳”与“坡老梅”对举,一存一废,景中含情。接着,以“惟余”二字领起,情中有景。荒凉的溪谷中漂浮着一缕缕烟雾,崎岖不平的山石上似乎还留下了当年的车辙。那拳头般大的洼尊石还在,长江边上沐浴着阵阵清风的钓台依然如故。山川景物固然流传了下来,而李唐伟业却尽数变成了尘埃。五代十国的战乱,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忧思与痛苦,皇帝的命令传达不下来。这段文字,边叙边议,于写景中流露情怀。一卷石,指拳头般大的石头,卷同“拳”。严濑台,原指东汉严子陵的钓台,这里指长江边上的钓台。唐业,李唐伟业。澌,尽。五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乱离瘼,指政治动荡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忧患痛苦。七至十句为第二个层次,主要写苏轼漫游西山及其诗唱和的盛况。自盛唐至北宋,三百年后,被贬黄州的苏轼来到武昌西山,见到了当年元结等人吟咏过的风物,流连忘返,常常拂石作枕,酣眠其上。苏轼的家人,唯恐他作诗惹祸,将他的诗稿付之一炬。      将近五年间,苏轼屡次往来于黄州与西山之间,足迹踏遍了樊口、西山。回到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时,西山的风景牵动了诗人的清梦,作《武昌西山》诗,抒发热爱西山的情怀。没想到引来众多诗友的唱和,如同号令天兵天将一般,纷纷从天门涌出,来到凡间。再闰,借指五年,农历五年二闰,故名。九虎,原指王莽的九个将领。《汉书·王莽传下》:“(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用以喻强悍之军。“武昌旧令偶同直”以下诗句,伤感悲怆,回应题旨。当年曾担任过武昌县令的邓圣求与苏轼在翰林院一同值班,得到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后,开怀大笑,与之唱和,多么高兴。金莲,即“金莲花炬”,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      据《宋史·苏轼传》:“召入对便殿……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没想到后来他们二人因为政见不同,邓圣求继承前人旧党所作所为,像许多蚊子聚到一起一样,声音很大,说苏轼的坏话,对苏轼加以诬陷和迫害,把苏轼贬到惠州。最后两句回应开头,进一步点明主旨。作者站在西山之巅,吊念苏轼,遗恨千古,为他招魂;并且把这桩公案向漫叟元结询问,直到日落西山,山神为之衔哀。徵同“征”,责问、询问的意思。      在诗的作法上,叙议结合,卒章显志。结尾一“恨”一“哀”,将诗情推向高潮。(余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