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林
“你是不是金某某?”
“不是。”
“能不能出示一下身份证?”
“身份证丢了。”
上月26日,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法官,金某某始终不承认自己就是20年前一桩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时隔多年,申请人年事已高,即便到了现场也无法指认,难道执行法官多方调查的线索有误?金某某又为何神色慌张?
执行法官陷入了沉思……
1998年,金某某擅自送电导致申请人之子触电身亡。1999年,经鄂城区人民法院判决,金某某应承担50%的责任并赔偿12550元。判决生效后,金某某未向申请人履行义务。进入执行程序后,四处躲藏,逃避执行,后来甚至举家搬迁。由于当年执行手段少、找人寻物难,案件搁置至今。
去年10月下旬,申请人向鄂城区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该院依法立案执行。执行法官在进行网络查询和实地调查后一无所获,被执行人名下既无存款也无房产,身份证登记住址上的老屋更是一片荒芜。
执行法官决定换个角度,从金某某家人突破。调查发现,金某某丈夫名下也无房产,夫妻育有1女,女儿已经结婚。执行法官判断,被执行人金某某很可能和女儿、女婿一起居住。
通过走访村民,得知金某某之女刘某远嫁异乡,当执行法官赶到当地时,得知刘某几年前就和丈夫搬到了城里。根据常理推断,小夫妻双双搬进城里,很可能在城里购房定居了。执行法官通过当地派出所查找到刘某及其丈夫谈某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来到不动产登记部门查询,果真谈某在花湖开发区有一处房产。执行法官到该小区走访物业和小区居民,确定了金某某随女儿、女婿居住在此。执行法官敲门无人应答以为白跑一趟时,却在小区棋牌室发现了金某某。
金某某拒不承认身份,执行法官尝试发动现场群众指认,可棋牌室其他人不愿配合。难道此行只能无功而返?一旦打草惊蛇,以后又该去哪里找被执行人的行踪呢?突然,执行法官计上心头,一边继续和金某某周旋,一边将棋牌室其他人疏散出去询问,并通过手机将现场拍摄的金某某照片传给同事帮忙确认。
时间一点点过去,金某某越来越慌张。拿着照片去村里核实的同事传来消息,经多名村民辨认,照片上的人就是金某某。与此同时,小区的2名居民也悄悄向执行法官确认了金某某身份。执行法官当即将金某某拘传至法院。
在法院,金某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被执行人金某某当场向申请人交付了1万元现金,并由金某某女婿担保,剩余款项在今年10月底前付清。
一桩20年的旧案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