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倩特约记者李君亮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深冬时节,行走在沼山的乡村,随处可见整齐规范的高标准大棚,四通八达的乡村柏油道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上月30日,在我市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拉练中,沼山镇丛林村西海湾、梁湖碧玉生态园作为拉练项目频频获赞。
“我们着力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内外兼修,激活美丽乡村‘内生因子’,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活。”梁子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沼山镇党委书记高爱民说。
产业强筋骨鼓了农家“口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走进朱山东村杨一凰湾,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家家户户种草养花,好像来到了一个五彩庭院。
一株株花卉,能产生多大效益?
“2019年,杨一凰湾花卉苗木成交额逾7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杨梅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青龙介绍,目前在湾居住的70多户村民中,有53户是职业花农,花卉苗木产业成为杨一凰湾的一个支柱产业。
依托各自资源,越来越多的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花卉苗木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楠竹村村民金恢华回乡创业,成立乐华花卉专业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鲜切花产业。如今基地面积达800平方米,建起大棚100余个,栽种树木3万多株。目前与丛林村、牛山村等村委会合作,各村将非洲菊种植作为扶贫项目,乐华花卉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
泉天牡丹花谷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设计的农旅结合的“江南山地牡丹”景区。目前,园区有上百种国内外名贵牡丹品种。
截至目前,全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近万亩,注册企业12家,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9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
近年来,沼山镇坚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各村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突出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经济效益蝶变的故事已有了诸多续篇……
结合“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桥柯村虾稻混养基地、沼山村火龙果基地、王铺村金丝皇菊基地、夏咀村无花果基地成效显著。创新“1+N”产业扶贫模式,牛山村、丛林村、湖瓢村非洲菊等基地脱贫产业后劲十足。
以产业振兴为出发点,沼山镇今年共完成31条农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刷黑公路15公里,形成了王永线、王湖线、丛楠线、汽李线及杨一凰线等各具特色的“一路一景一色”靓丽风景带,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成为我市目前唯一获评乡镇。
梁湖碧玉生态园、王子田园综合体、乐华花卉基地、泉天牡丹花谷……一个个独具特色、赋有潜力的项目正在各个村里扎根、兴盛,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环境提颜值美了农村“脸蛋”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春节临近,胡瓢村欢乐农庄和农家乐负责人张幺平电话不断,他说许多人打电话来订饭桌。
而放在几年前,这般“甜蜜的烦恼”,张幺平想都不敢想。
之前一直在武汉做生意的他看着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妻子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回乡创业。
“现在可以陪着老人、孩子,一年在家门口赚个20万元没什么大问题。”张幺平看着在庭院奔跑的俩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基础。近年来,沼山镇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又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让不少村庄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顺着沼山镇王楠线一直向前,就是丛林村西海湾。
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个只有28户村民的小湾彻底变了模样。原本破旧的房屋,被精心修复,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俏生生”立在村湾中央。
丛林村党支部书记金福军介绍,梁子湖区近年发展全域旅游,西海湾西邻梁子湖,南接牡丹基地、张裕钊文化园。“周围都是景点,把村子搞美点,也能沾沾旅游的光。”
2019年,沼山镇将西海湾打造成梁子湖区婚俗文化村。在乡村振兴中,西海湾植入“十里红妆”“百年好合”古典婚礼文化元素,通过一系列创意场景演绎,集婚庆、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打造一个宜文宜赏宜游宜娱的古典婚庆文化标志。
乡村的底色是绿色。依托精准灭荒工程,全镇有序开荒,定点造林,翻耕土地1216亩,种植油茶、马尾松等树苗共10.2万株;垃圾分类顺利启动,朱山东村、杨井村、东井村等8个村已先行实施,垃圾分类试点覆盖率达42%;建立“全镇有示范村、各村有示范户”的工作模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
这些年,沼山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让乡村变景区,打造大花园。
走在沼山乡野之间,农家小院与潺湲绿水相得益彰;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由专人清运,“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历史一去不返;房前屋后通过整治成为各具特色的小景点。
丛林村、胡瓢村、朱山东村、沼山村、杨井村……在沼山镇,村村皆是景、个个有特色。
文化修气质富了农民“脑袋”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如何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沼山镇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每当夜幕降临,沼山镇桥柯村文化广场聚满了人。20多名湾里的妇女在这里“上课”,向七八名老者请教古鄂玉连环技艺。
桥柯古鄂玉连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尺谱的代表,是鄂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桥柯玉连环,一环传5代。到了86岁的柯传贵老人这一代,全村会演奏的表演队1个,队员只有9个年迈老人,最小一人也有60多岁了。
为了培养和教授一批年轻传承骨干,确保古鄂玉连环薪火相传,沼山镇妇女玉连环队应运而生。
对于沼山镇人而言,玉连环与张体书法、双推车、牌子锣、穿花龙舟一样意义重大,是沼山镇文化艺术名片。
近年来,沼山镇以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契机,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占地300多亩张裕钊文化园就是重点打造项目之一。今年已完成张裕钊文化园园区扩面、展区改造、文物收集及布展等工作,馆藏文物近400件。
张裕钊文化园基地、桥柯村玉连环基地被定为我市首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同时,沼山镇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文明单位及文明村创评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树立文明新风,继杨一凰湾后继续打造畈雄村畈雄湾全市“移风易俗”示范点,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一股“讲文明、树新风”的新风尚。
村规民约简单好记、朗朗上口,被村里的文艺宣传队编成歌舞,时常传唱。”丛林村党支部书记金福军说,“现在的村庄,既要颜值,更要气质。”
如今的沼山,“留守村”“空壳村”,逐渐在消失;“文明村”“生态村”,如雨后春笋般,正以昂扬的姿态成为沼山一张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