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黎恂
不羡钓台鱼,不羡西门柳。
但愿青鞋布袜一枝藤,踏遍寒溪西山与樊口。
樊口佳绝临江天,松竹蔚茂鸣风泉。
漫翁家处石臼在,东坡先生留五年。
名贤流寓亦偶尔,至今草木犹清妍。
我来二月风涛壮,叶叶蒲帆破春浪。
如此山川不少留,惊闻猿鹤空惆怅。
万松岭,九曲亭,意想幽景无人行。
何时飞步蹑云峤,一听黄州鼓角声。
黎恂(1785年-1863年),字雪楼,晚号拙叟,清遵义东乡禹门(今属贵州)人。嘉庆十九年进士,知浙江桐乡县。咸丰间官云南东川府巧家厅同知。淡于荣利,好学不倦。尤长古今诗。有《蛉石轩诗文集》《千家诗注》《运铜纪程》等。
本诗的标题较长,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作诗的缘由,这种命题方式,从宋朝起比较普遍,比如苏轼有一首诗题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颇像诗词正文前面的小序。本诗抒发了作者途经武昌县时,遥望西山樊口而未能游览的遗憾之情。这是一首古体诗,根据诗中换韵的情况,可分四层意思来理解。前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游览寒溪、西山与樊口的愿望。北周诗人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的句子,意思是,故乡的钓台杨柳,岂是远在玉门关外的征人所能望见的啊!钓台,在武昌(今鄂州),三国时孙权曾在此饮酒欢会;移柳,晋陶侃镇武昌,曾令兵士遍植杨柳。作者用武昌最为著名的“钓鱼台”和“西门柳”作为西山樊口的陪衬之物,足以说明其名气之大。三至五句,描写出想象中樊口和西山的景象。樊口位于长江之滨,松桧参天,林壑隐秀,抔湖清澈,退谷清幽,草木清妍,一个“清”字,颇能概括出樊口的特点。樊口历来是名贤流寓的住处。唐朝诗人元结曾在樊口的抔湖、退谷隐居,元朝的丁鹤年也曾在这里隐居,有些遗迹比如“石臼”,当时还在。苏东坡在离开黄州之后,还深情写下了“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的诗句。六句、七句表现作者未能游览樊口西山的惆怅。作者来时,正值江南水涨的早春二月,路过名区,惊闻猿鹤,却不能停留片刻,只好空自惆怅。一个“空”字,就把空荡荡若有所失的感觉表现出来。最后两句,想象西山上的情景,进一步表达游览西山的愿望。虽然未上西山,但对西山上的景物却有耳闻。万松岭上、九曲亭前,多幽美的景象,却无缘欣赏,真是心有不甘。想到这里,何日重游的愿望不禁油然而生。如果有机会游览,定会快步登上西山绝顶,听听江北黄州传来的鼓角之声,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余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