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卷总第9373期 >2019-12-26编印

沈逵石壁题名
刊发日期:2019-12-2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清·严观      野梅遍春山,山下即樊口。      沈逵每出游,苏公必偕走。      或饮君子泉,或酌黄花酒。      每爱到莲溪,花赏大如斗。      曾读唱和诗,如烟笼细柳。      两情不见分,公何今落后。      落后又何妨,公名自不朽。      纪游字数行,必有山神守。           严观,字述斋,清著名史学家严长明之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太学生,喜欢学习,好金石文字。父乞归后,筑归求草堂,藏书二万卷,钱大昕甚高其品节。著有《湖北金石诗》1卷。《湖北金石诗》成于嘉庆二年(1797年)。诗凡77首,所咏“获读湖北现存金石文字七十八种”(《湖北金石诗》识语)均隋唐以降历代幸存钟鼎碑刻,颇具史料价值。      沈逵,宋钱塘(今杭州)人。据记载,沈逵石壁在武昌县城北临江的西山上,题名为“沈逵元丰三年(1080年)十月六日,游湖孙俶雅子修从”十八字。沈逵石壁清时尚在,现已不存。苏轼有《送沈逵赴广南》诗:“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该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年),可见沈逵与苏东坡在黄州相处已经四年。      这是一首古体诗,表现了沈逵与苏轼的友谊,抒发了作者对苏轼的景仰之情。诗的前四句不写石壁,而是叙述沈、苏二人的友谊。第一句描绘的“野梅”,截取的正是苏轼《武昌西山诗》中“步上西山寻野梅”描绘的意象,也是古代武昌与“官柳”相对应的最为著名的风物。现在,这野梅开遍了西山,欣喜之情流露自然。在这春天的西部山脚,正是苏轼在诗中多次写到的樊口,时间和地点交代得也很自然。二至四句叙述沈逵与苏轼同游西山的情景。沈逵每次游览西山,苏轼都会跟他在一起。他们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兴趣相同,有时一起饮用泉水,有时一起品酒。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叫莲溪,一起欣赏像斗一样大的荷花。诗中运用了“君子泉”“黄花酒”“莲溪”“花”几个美丽的意象,脱俗不凡,表现出两位游人高雅的情趣。这几个意象是泛指,带有虚拟的意味。西山泉多、武昌酒好、寒溪水清、莲池花艳,给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给诗人带来创作的灵感。五至七句以咏苏轼为主,兼及沈逵。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当值,曾作《武昌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成为诗坛一段佳话。苏诗中有“武昌官柳知谁栽”的句子,几百年过去了,如今读来,也已模糊不清,当年的“武昌官柳”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沈、苏二人感情很好,后来沈逵出战西羌,建功立业,苏轼屡遭贬谪,越贬越远。然而,在作者看来,苏轼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亚于驰骋疆场的将士,一样青史留名。最后一句回扣诗题,石壁上那几行文字至今仍在,一定是有山神守护吧。      此诗在作法上颇有特色,开篇如同一个特写镜头,突出西山风物“野梅”、武昌名胜“樊口”,然后再写沈、苏二人的游览及苏诗的唱和,最后才点明吟咏的对象,一路写来,不落俗套。(余国民)